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赵嘉:勇立潮头,深耕能源转型和教育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每个人都是一束微光。虽然力量渺小,但点滴光亮,汇成璀璨,将照亮更多人的前进方向。新时代的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师生,就是萤萤的微光,他们将崇高融于平凡之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私奉献,将担当、奉献、求索、勤奋、务实、创新、友善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传承和弘扬。“微光人物”专栏今天推出我校“江西省创新争先奖”个人奖获得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领域)赵嘉先进事迹。

以能源转型为基,勇闯“无人区”,以教育创新为要,打造“试验田”。赵嘉深耕新型电力系统领域,致力于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坚守教育一线,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和教育事业书写着不凡篇章。

赵嘉,中共党员,现任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资助人选。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期刊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奖1项,参与分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主持或参与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1项。

电力系统的“拓荒者”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传统电网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终端海量异构、多态网络融合、安全界面参差、业务复杂多变等诸多挑战,严重阻碍了电网升级转型。他提出异构网络的多协议接入方法,解决了电力系统中不同设备和协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主导研发电力大数据处理的系统及方法,攻克了电力异构配用电数据的存储混乱与融合性差问题;构建了能源互联网多能源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能源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化运行;设计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调度架构,集成了“物理-信息”新型电力系统二元信息的统一建模、实时服务、可信更新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能源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化运行。

团队讨论项目优化

他搭建了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的科研团队,带领团队攻克了异构瞬变的电气物理空间到多维动态信息空间有序表达难题,首次建立了“物理-信息”二元空间映射的轻量级电力物联网传感器信息模型;解决了二次采集设备与一次设备集成的电力电磁干扰等难题,实现了41种异构协议即插即用,研制20余种传感设备,并在660kV超高压直流站等应用。突破了新型电力系统异构网络瞬变态势实时映射技术,首次构建了适配新型电力系统业务特性的高效网络传输体系;提出了支持多协议异构网络接入及网络资源优化方法,解决了异构网络资源管理和信息全覆盖难题,一次采集成功率从80%提升到90%,整机动态功耗<1.5W,边缘侧算力提高5倍。攻克了海量终端柔性交互难题,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系统信息采集服务平台,支持千万级接入、百万级并发处理。

立德树人的“躬耕者”

赵嘉同志投身教育事业21年来,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培育莘莘学子。以主讲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为例,他构建了“四层”人工智能课程群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重要方法、实现算法和应用领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大量实例及应用案例,建设了联合应用开发、大数据开发和虚拟现实开发的校内联合实训基地。

指导学生科技创新

针对数智技术引领的教育教学新变革,他几经探索、迭代,逐步形成了“数智赋能、工工贯通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数智教育平台为底座支撑,通过构建多学科深度交融的课程体系,开发产教互嵌的工程化教学资源,推行真实场景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打造校政企协同的双创教育生态,实施数据赋能的智能化质量评价,实现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信息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赵嘉同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党建与业务高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在党委于2023年5月获批为新时代全省高校首批“双创”培育创建单位,2025年2月通过验收,在创建和验收过程中,赵嘉同志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以党建思政引领提升工程为先导,发挥思想引领、凝聚师生、组织落实作用,协同做好党建思政和业务工作两篇文章。实施学科建设提档升级工程、科研工作“顶天立地”工程,开展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实施师资队伍提质扩容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成为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实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工程、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工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建思政“主旋律”、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形成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互相支撑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强化学院、教研室、教职工、大学生四级联动,搭建阵地环境育人、科技创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十大育人平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近年来,在教学科研育人和学校二级教学单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社会服务的“践行者”

赵嘉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他的推动下,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他积极对接“1269”行动计划和电子信息产业链,走访华勤、兆驰等高新企业40余家,与中国铁塔、软通动力等10余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他还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动态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在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走访

他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与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带领团队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将学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了互利共赢。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多款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在电力行业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形成了大规模部署应用,拉动通信单元、采集终端、芯片等上下游产业链直接投资至少3100亿元。(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潘旭 张惠)